1.1 施工环境
以某隧道为例,该隧道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,右线起止里程为K65+930~K67+335,总长度为1 406 m;左线起止里程为ZK65+940~ZK67+335,总长度为1 396 m。隧道的长度较长,途经的地形非常复杂,山脉交错,且隧道区域的地下水类型为裂隙水和潜水。
1.2 气候因素和隧道的施工特点
气候为半干旱半湿润大陆季风地气候,冬季时间较长,最低气温为-31 ℃,最大冻结深度达1.3 m。由于该隧道工程的施工工期相对较短,加之该地区的冬季长达5 个月。为了满足工期要求,必须在冬季施工。但冬季是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多发时间段,尤其是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问题出现较多。在隧道二衬混凝土施工时,必须保证施工现场的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 天≥5 ℃。而冬季施工并不能够始终保证处于允许的施工温度范围内。因此,必须采取有效的温控技术措施,以保证隧道二次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,从而确保整个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。
2· 混凝土冬季施工温控技术
2.1 围岩与衬砌的热传导机制 寒区隧道的围岩通常由空气、冰、孔隙水和岩石骨颗粒等组成,假设围岩为饱和状态,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作用,在冻融环境中,低温岩土介质热传导问题的控制方程为:
式(1)中:QT 为混凝土水化热、外部热源;λef 为岩体等效导热系数;θL 为液态水的体积含量;L 为单位质量的水变成冰时释放的潜热值;ρL 为液态水的密度;T 为温度;Cef 为等效比热容。围岩的孔隙率是恒定值,不随空间、时间和温度等的变化而变化;围岩由冰、水和骨架组成,且为均质,符合混合物理论的基本要求。
2.2 有限元计算 由于受到山体地热等众多因素的影响,隧道围岩受环境温度影响的区域通常集中在隧道口。因此,有限元计算选择距洞口10 m 左右的位置,同时,由于隧道温度场主要受壁面温度的影响较大,所以,选用平面二维模型代替三维模型。
2.3 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
隧道二衬混凝土施工时,隧道并没有贯通,隧道内的空气流动主要依靠射流风机,由于该风机的风力较小,所有,不考虑气体流速、糙率、流程和气量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。岩石与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为15.0 W/m2·K,按照中交第二公路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工程勘察报告,围岩骨架、混凝土、冰和水的密度分别为2 300 kg/m3、2 500 kg/m3、917 kg/m3、1 000 kg/m3;围岩骨架、混凝土、冰和水的比热容分别为850 J/(m3·K)、950 J/(m3·K)、2 090 J/(m3·K)、4 180 J/(m3·K);围岩骨架、混凝土、冰、水的导热系数分别为3.00 W/(m·K)、2.33 W/(m·K)、2.24 W/(m·K)、0.56 W/(m·K);温度垂直变化规律表现为每升高100 m,温度降低0.74 ℃。
混凝土放热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,但大部分热量集中在早期,尤其是在最初的3 d 内放出,因此,以混凝土绝热温升的温度为混凝土的初始温度。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,混凝土入膜温度为5 ℃,水泥的发热量Q 为330 kJ/kg,边界条件为隧道施工时洞内的温度为-10 ℃。
2.4 计算结果
计算结果包括以下3 方面:①环境温度对加温时间的影响。当环境温度为-20 ℃时,加温20 h 能够满足二衬混凝土的养护要求;当环境温度为-15 ℃时,加温15 h 能够满足二衬混凝土的养护要求;当环境温度为-10 ℃时,加温10 h 能够满足二衬混凝土的养护要求;当环境温度为-5 ℃时,加温5 h能够满足二衬混凝土的养护要求。②加温时间对围岩温度变化的影响。隧道在-10 ℃的条件下开挖、暴露1 个月后,围岩表面的温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因此,在隧道二衬混凝土浇筑施工前,必须对围岩进行加热处理。如果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的温度低于5 ℃,则会影响施工质量。当围岩被加温一段时间后,围岩表面和内部的温度会升高,但在中间位置会形成低温层,这是因为对隧道表面加热后,热量迅速向围岩深处传递,形成“中间冷、两端热”的状况。③确定合理的加温时间。建筑混凝土前,对围岩加温的时间越长,围岩与二衬混凝土在施工后1 个月内的最高温度也相对较高。经实践证明,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,对隧道表面加温10 h,能保证混凝土在24 h 内的最低温度保持在5.3 ℃左右,这表明对隧道表面加温10 h 就可满足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相关要求。通过计算,该隧道二衬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最佳施工温度为10 ℃,加温时间为10 h,能满足二衬混凝土现场施工的相关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