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· 研究背景 超高层建筑一般指垂直高度> 200m 的建筑物,由于其强烈的地标性和建筑学美感,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的重要特征。 超高层建筑普遍使用高性能混凝土( HPC) 。HPC号称“绿色混凝土”,属环保型、集约型新材料,应用前景广阔。HPC 大量使用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,其黏度大,泵送阻力大,给施工带来一系列的技术难题。因此,对HPC 可泵性[1]的研究非常重要。 混凝土的性能取决于原材料和配合比。由于混凝土原材料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化,其配合比没有统一的标准,对于混凝土的可泵性,迄今为止也没有一套科学、完整且准确的评价指标。 1) 《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》JGJ /T10—2011 中用于计算常规混凝土泵送阻力的S. Morinaga 经验公式,已有大量工程实际数据证明其不适用于HPC[2]。 2) 业界普遍使用的和易性、坍落度( 扩展度) 、级配等指标,综合性较强,难以量化,无法迅速、准确地评判混凝土的可泵性,受个人经验因素影响大。 2· 混凝土可泵性研究 新拌混凝土属于宾汉姆( Binghanm) 流体,其摩擦力与输送介质无关,由流体内部的剪切力τ 决定,根据流变学: τ = τ0 + η × γ ( 1) 式中: τ0为混凝土的屈服剪切应力,为固有属性; η 为混凝土的黏度,为固有属性; γ 为剪切速率,即速度梯度,与速度有关。 混凝土的流变参数,可通过混凝土流变仪测量。市场上的流变仪过于复杂、昂贵,主要用于实验室研究,无法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。 研究表明,混凝土的屈服剪切应力是一个很小的数值,一般仅有几百帕,总剪切力主要由黏度和剪切速率决定。在层流状态下,剪切速率与流速呈正相关,但剪切速率很难准确测量,因此工程中一般不采用此方法。 在超高层泵送施工中,混凝土流速受施工速度与混凝土泵排量的限制,其值一般在0. 5 ~ 1. 0m/s,为低速层流状态,此速度区间内剪切速率变化较小,总剪切力( 即摩擦力) 主要由黏度决定。 基于以上分析,认为: 在低速层流状态下,混凝土的黏度足以表征其可泵性的优劣,黏度越小,摩擦阻力越小,可泵性越好。 3· 混凝土黏度测量方法 3. 1 公式推导 根据理论分析与实际经验,混凝土在直线管道内输送时,摩擦阻力与管道长度L、混凝土流速υ、混凝土黏度η 成正比,与管道内径D 成反比。忽略屈服剪切应力时,为克服混凝土与管壁的摩擦阻力,混凝土泵所需提供的压力为: c 为常系数。当实际工况确定时,L,D 已知,v 由泵送排量C 决定: 为求得该系数,可先通过试验仪器测得混凝土的黏度,再根据工程实际数据推算c = 4。一般情况下,对于HPC,可取: 3. 2 混凝土黏度测量仪 基于以上研究,笔者所在单位开发了一种便携式混凝土黏度测量装置,使用气压驱动,操作简单。由于建筑工地一般都配备有空压机,故本仪器可直接在施工现场测量混凝土黏度,并根据测量结果指导厂家调整配合比,降低黏度,使其可泵性满足施工需求。 该测量仪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。 该结构采用气缸驱动,为混凝土提供与管道的稳定、可控的相对运动,混凝土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,其运动速度由位移传感器测量。 根据受力分析,在混凝土静止和与管道有相对运动情况下,压力传感器的变化值即为管壁对混凝土的摩擦力造成的压力损失,使用上述公式即可计算出黏度。 4· 应用举例 国内某超高层泵送施工中,C60 高性能混凝土的输送高度552m,泵送排量30m3 /h,管道总长度662m,管道内径0. 144m,分配阀与异形管造成的局部压力损失为3MPa( 根据布管情况查表可得) ,混凝土密度取2400kg /m3。 采用本方法测得混凝土黏度为0.25MPa·h /m,则混凝土泵所必须提供的出口压力为: 根据现场采集的混凝土泵系统参数,实际出口压力为23. 1MPa,偏差在3% 以内,偏小的主要原因是本方法忽略了混凝土的屈服剪切应力,由此也可证明其屈服剪切应力对总剪切力影响很小。显然,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。 5· 结语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,提出以黏度作为表征混凝土可泵性的指标,推导出泵送施工中混凝土摩擦阻力的计算公式,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便捷高效的混凝土黏度测量仪器,操作简单,可直接在施工现场进行试验。经过实际验证,其测量精度满足建筑施工的需求。
上一条: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成因与处置方法
下一条:管井降水技术在西安地铁施工中的应用